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民航發展風起雲湧,競争腳步你追我趕,随着我國民航業的快速發展,民航維修業的面貌必将煥然一新。面對新形勢新發展,我院機務學子該做哪些準備?未來的機務工作有何特點?未來的機務工作對同學們有何要求?如何成為一名受公司歡迎的機務工程師?如何做好機務職業生涯規劃?面對這些至關重要的問題,不僅16級新生無以作答,而且連15級“老生”也隻能人雲亦雲,不過航空維修系領導早已未雨綢缪,就解答上述同學們翹首以盼的問題做好了精心布局。
3月3日下午1點,學院新禮堂座無虛席,航空維修系特聘國航資深機務專家郭繼華總經理為航空維修系的老師們、同學們奉獻了一場精彩的講座——《民航維修業的發展和人才需求》。
郭繼華總經理現為國航工程技術公司副總工程師、國航上海分公司總經理、我院客座教授、中國民航大學客座教授,自1983年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起,已持續從事機務工作逾30年,是國航資深機務專家、航空維修安全專家。
郭總的本次講座高瞻遠矚、切中肯綮,他從民航維修業出現的新特點、新挑戰;航空維修業發展遠景和行業所需人才特點;工匠精神、嚴謹維修作風之于機務人的重要性以及未來航空維修業的智能化趨勢等四個部分一一展開,娓娓道來,内容詳實、數據準确、案例生動,令前來聽講的老師和同學們感歎收獲頗豐、深有啟發,也為教師專業教學、學生職業規劃和專業學習熱情打上了一劑強心針。
我國民航維修業出現新特點、面臨新挑戰
首先,郭總詳細介紹了我國民航業的發展現狀。截至目前,我國121部大型飛機運輸企業已達51家,大型運輸飛機逾3000架,若包括通航大型飛機則超過6000架,民航維修市場達450億元。由于運輸量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我國民航将繼續高速發展。随着民航的發展,我國民航維修業作為配套産業逐漸出現新特點、面臨新挑戰。
郭總表示,機務的工作标準越來越高、越來越嚴謹。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機務維修工作的标準和對維修人員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他年輕時,行業内習慣用鐵棍敲擊機輪聽音來判斷飛機輪胎的氣壓,判斷的結果離實際值越準确代表維修人員的水平越高,顯然這樣的做法,在今天則屬于違規。
此外,現在機務維修規模大、人員多,然而缺乏核心技術或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大部分型号的發動機和飛行控制計算機在國内因缺乏原裝配件或未掌握裝配工藝而無法維修,維修管理能力也偏弱,因此國内航空維修業基本是以航線維修這種價值鍊最低端的業務為主,造成了資金和人員密集而行業利潤卻偏低的現象。但與此同時,國外航空維修企業雖然隻承攬小部分高精尖設備維修卻拿走了大部分利潤,如發動機維修業務等。
認清航空維修業發展遠景 努力将自己打造成行業所需人才
講座第二部分,郭總就我國航空維修業的發展以及人才需求進行了分析。面對資金、人員密集的特點,我國航空維修業發展方向在哪裡?第一,一定要加快在傳統航空維修行業引進維修核心技術,如把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用在故障處理、航材準備、人員調配等,以便為維修業務增加高附加值服務。目前,航前檢查一架飛機的服務價格不到300元,比4S店修車收費還低。未來,機務員不再是簡單放行人員,而是飛機的健康管理員,能夠在故障前就采取預防措施,以改變現在高附加價值維修工作隻能由大型國企和國外MRO企業承擔的現狀;第二,必須引入如同醫院專家号一樣的精準排故工作,當飛機出現故障,可以迅速準确地判斷故障,如此也能給航線維修增加附加價值;第三,目前維修人員搭配不合理,需在後端增加能創造高附加價值的工程技術人員,同時減少前端一般放行人員或勤務人員。
在向師生們展示了航空維修業的發展遠景之後,郭總向同學們闡述了未來航空維修業的人才特點:第一類,具備非凡的想象力和全面的知識,遇到難題時能在短時間内想出解決辦法;第二類,具備解決問題的創新思路,能提出不同參考意見;第三類,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第四類,能夠充分借鑒别人的意見和想法;第五類,在工作中統籌好衆人的意見良好完成工作。
郭總指出,一個團隊必須由不同類型的人才組成,不能都是上述某一種,否則不利于合作;對于在校生來說,應該讓自己成為上述人才中的某一種。具體來說,未來航空維修業需要這樣的人才:1、掌握相當深度和廣度知識的工程管理類人才,工作于工程部門;2、動手能力強的一線飛機維修人員,工作于大修或航線崗位。這兩類人才積累知識後将會成為結構工程師、排故工程師、發動機狀态監控工程師等。
郭總鼓勵同學們,要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明确的職業規劃,進入職場之後的機務維修人員,将有很長的路要走,公司也會提供各種機會讓大家成長、成才。即使現在的你還不完全具備上述能力,國航也願意敞開懷抱,因為公司有能力把同學們打造成公司想要的人才。
秉持工匠精神,培育嚴謹維修作風,未來屬于你們
講座第三部分,郭總對工匠精神在民航維修業的具體實踐展開了講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适應航空維修業對人才的需求,充分展示航空維修機務人工作作風的工匠精神,是機務人嚴謹維修作風的體現。工匠精神與嚴謹的維護作風,異曲同工,它的核心是四心:虛心、恒心、細心、誠心。
郭總以日本知名企業家稻盛和夫為例,向同學們闡釋了工匠精神對一個人的事業發展,特别是對機務人的職業提升以及作用發揮的重要性。他說,稻盛和夫學曆不高、智商中等,畢業時沒有找到好工作,就進入了一家被人看不起的陶瓷作坊任職,但憑借多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他把這個陶瓷作坊變成了全球頂尖的高科技陶瓷企業,後來還加入日航擔任職業經理人并拯救日航于存亡之秋。通過這個案例,他鼓勵同學們不以出身論英雄,踏實積累,勤奮付出,秉持工匠精神,未來就是屬于同學們。
未來航空維修業将會引進智能化診斷和大數據分析技術
講座最後,郭總介紹了工業4.0對航空維修業的影響。未來的航空維修業将會引進智能化診斷和大數據分析技術:飛機上将布滿各種智能傳感器,通過計算機自行分析這些龐大數據能把故障分析得更便捷、更準确,比如同一個故障可能有幾個原因,但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就能立刻确定故障部位或故障件。未來隻要智能終端接上飛機就能顯示故障隐患,因而未來的機務工作将不再是身背沉重的工具箱而是人手一台類似IPAD的智能終端,在這個終端上包含了所有任務、工作單、每架飛機的使用和維修資料,現在複雜的排故等工作隻需輕觸點擊就能完成。
精彩的講座在師生們熱烈的掌聲中結束。郭總依依不舍,約定4月份再來舉辦第二場講座。同學們意猶未盡,通過随機采訪,同學們均表示獲益良多,窺一斑而見全豹。同學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講座,不僅充分了解了老一輩機務人的智慧風采與奮鬥曆程,又得以預見機務工作的未來面貌和要求,同學們表示将滿懷信心與熱情投入到未來的學習、就業中去。
郭繼華總經理的精彩講座開啟了維修系本學期學生教育系列活動的序幕。本學期,維修系将依托校内外專家和專業人士的優厚資源,針對15、16不同年級,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業創業教育、就業心理輔導、成才意識培養、心理健康、二課堂活動等各個方面,以講座、主題班會、咨詢會以及團體沙龍等方式,為機務學子開展系列教育,為他們走好未來之路打下堅實基礎,更為他們未來飛得更快、更高、更遠,助力助強!
文:航空維修系 殷向東
圖:航空維修系 張健成